获取
文摘阅读:
全文阅读:
下载:
第三方链接:
1700440137
浙江
S79
应用技术
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公布年份:2017
成果简介:立项背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中"红豆"即为红豆树种子。诗人以物抒情,传颂人间相思与爱情佳话,使红豆文化下续存承千年。红豆鲜红的外表象征着喜气洋洋与热情奔放,更能让人们用来表达真诚实在的美好心愿,红豆树是千年来人们用来咏赞相思和爱情的绝物,深受群众喜爱。红豆树集珍贵用材、庭园观赏、药用价值、景观文化于一体,为国内最主要的红木原料资源。在国外,中国高档木制品、家具等在欧洲、美国市场占有重要份额,但高档木材原料却以进口为多,这不仅使企业发展受制于国际原料市场,而且每年耗费数十亿美元的外汇。在国内,自古以来红豆树都是贵重名木,其家俱、工艺雕刻饰品极为盛行,尤以明、清时期为甚,仍有许多明、清时期的佳作传世。近年来,国内高档红木制品方兴未艾,许多红豆树木材制品成为收藏家收集珍藏之宝。20世纪60年代,红豆树曾以中国南方主要珍贵树种进行重点推广,也是浙江"新植一亿株珍贵树"行动的重要树种,国内有少数林学专家和学者开展红豆树群落特征、育苗与造林等技术的研究,主要有红豆树老林分的群落特征、红豆树开花结实与种子发芽、苗木培育与质量评价、人工林早期生长规律等初步研究,但红豆树人工林栽培技术的系统研究缺乏。因此,在红豆树人工林栽培和生产技术上面临了一定的困难。该项目通过研究分析红豆树根插育苗、容器苗培育关键技术,裸根苗和容器苗不同立地造林效果对比,以及红豆树人工林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和生长规律,为红豆树人工林林经营与保护、人工林培育等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红豆树人工林的群落特征研究。通过研究分析41年生红豆树人工林物种组成、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环境因子对红豆树生长的影响,探讨红豆树人工林的群落特征结构。红豆树人工林生长规律初步研究。对样地的连续跟踪调查,结合红豆树解析木,研究分析红豆树胸径及材积生长量,揭示红豆树人工林生长规律。红豆树根插育苗和轻基质容器育苗培育技术研究。通过对1年生红豆树容器苗采取不同的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缓释肥量以及空气切根与否四种不同措施,来研究分析不同措施对容器苗的质量影响;通过试验红豆树根穗年龄、激素浓度、根穗粗度对红豆树根插的生根率、成活率影响,来分析不同条件对根插育苗的质量影响。红豆树造林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不同立地条件下红豆树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试验对比试验,分析红豆树容器苗和裸根苗分别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表现,探讨不同苗木类型在不同立地条件生长的状况;研究容器苗在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苗龄对造林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的影响,比较不同方法处理下红豆树容器苗的造林效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项目组针对丽水白云山41年生近自然经营红豆树人工林群落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根插育苗、容器育苗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经过10年的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开展了根插育苗、容器育苗、造林地选择以及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生长规律研究,阐明了近自然经营人工林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环境因子对红豆树生长的影响。分析了41a生红豆树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规律,胸径生长高峰期出现在8-18a,树高生长在前10a,材积生长仍处于快速生长期。优化了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采用4.5cm×10cm容器、1:1泥炭与谷壳配比基质、增施2.0kg/m<'3>缓释肥培育优质容器苗。提出了宜选择2-3a生容器苗和中下坡、土壤深厚的立地条件培育红豆树人工林。该成果在红豆树多立地容器苗造林、近自然经营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方面具有创新,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项目产生的效益:项目实施期间,在丽水市(景宁、云和、莲都等地)红豆树根插育苗、容器育苗、人工林培育、人工林经营建设等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累计面积10.6万亩,累计节约成本1600余万元。所营造林分生长良好,经济效益较好,成效较为显著。能间接地增加周边农民培育红豆树的经济效益。该省70%以上的木材原料依赖于省外市场。浙江省林业十三五规划要求十年内建设一亿株珍贵树种,发展珍贵用材树种资源,可以大力推动浙江林木资源战略储备,有效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基地当地及周边的农户采用根插育苗、容器育苗、造林地选择以及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生长规律研究,分析了41a生红豆树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规律,优化了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提出了培育红豆树人工林最适宜的容器苗规格和立地条件,为红豆树人工林林经营与保护、人工林培育等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珍稀树种的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为森林生态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地。同时为生产等相关部门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森林浙江"的建设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有效解决了山区农村剩余力的就业问题,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