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
文摘阅读:
全文阅读:
下载:
第三方链接:
[成果]
1400200447
广东
[P20, TN96]
应用技术
[公共软件服务, 水资源管理]
公布年份:2012
成果简介:项目主要是广东水利厅科技计划项目和水利部科技支撑项目组成,研究内容主要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简称“3S”技术应用于广东水利信息化中包括有北江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应用;河道流域悬浮质泥沙动态变化遥感分析研究;基于RS与GIS的小流域洪水预报模型与系统开发研究;基于GIS的珠江下游水质预测预警系统等,并以此为基础下项目组还完成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0645)“基于3S技术的广东山区耕地持续利用评价决策系统研究”及省水利厅重大项目“东江流域三大水库水资源保护与管理调研项目”子题。通过系列的研究为广东水利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项目包括有四个子题:3S技术在北江水资源管理中的研究应用1、建立了北江水利信息数据库。包括基础数据库(15万的DEM、行政边界、水系、交通、居民点等);专题数据库;卫星图像库(不同时间系列数据,以及相应特征信息);统计数据库等四部分。同时开发了北江水利信息空间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2、用1978年至2002年的十多个时相的MSS、TM卫星影像资料,完成河道变化的遥感信息提取;利用GPS进行野外调查;结合地形地貌、数字高程模型,以及传统的水利调查数据,研究北江径流动力变化特征,泥沙输运特征,河道形态和沙洲滩地演变,采砂对河道的影响,岸线的稳定程度,预测河流发展演变趋势;同时率先完成了北江三维景观分析。河道泥沙动态变化遥感分析研究:1、提出了珠江三角洲河流密布,纵横交错,鱼塘众多的典型网河区河道水体提取方法。2、通过卫星和地面实测水体光谱信息。实现了基于实测的水体光谱数据和遥感影像水体光谱数据与相应的泥沙数据分析得到两种类型的遥感反演模型,首次提出并实现分别用于非汛期和汛期的河道泥沙浓度遥感反演模型。3、基于悬浮泥沙浓度分布图,辅以工作区多年来的水文资料,对珠江三角洲河口区河道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典型河道泥沙浓度变化及其原因。基于RS与GIS的小流域洪水预报模型与系统开发研究:1、在深入分析国内小流域洪水预报的研究情况,结合南方流域的特色,提出通过改进的地形指数的计算方法来优化现有的TOMODEL模型,形成适合于南方小流域的洪水预报模型,并在示范区中模拟应用。2、建立了示范区(合水水库)的基础地理数据库,研发小流域洪水预报信息系统,对于提高水库流域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基于GIS珠江下游水质预测预警系统平台建设:1、率先将已建立的珠江下游水量模型、水质模型与GIS无缝结合来支撑预测预警;对污染事故模拟具备有总体水污染状况的反映,如污染带(水团)的基本浓度、前锋位置、规模、运动状态、波及范围等。系统预警具有时效性,即使在许多基本参数不完全准确的情况下,系统也提供了相应的或是宏观性的污染事故参考信息,如何时、何地、何对象已经或将要受到影响,受到什么样的影响等信息。对于发生在珠江中上游的污染事故,在通报及时的情况下,对珠江三角洲各城市有1天以上的预警时间。2、该系统通过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对珠江下游各河段水量、水质变化在时间上、空间上以多媒体动态仿真的形式进行演示。并实现人机交互,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和计算机的高效率,对收集到的信息和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为珠江下游各地、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用水和防治污染的技术支持。3、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权限;水情信息基本操作;水资源数据管理;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空间信息查询;实时建立污染事故项;模拟显示及输出预警信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