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
文摘阅读:
全文阅读:
下载:
第三方链接:
[成果]
0602180003
北京
R64
应用技术
[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医院]
公布年份:2006
成果简介:在吸入性损伤中,90%为未伤及肺实质的轻、中度吸入性损伤,在治疗中主要需解决的是通气障碍问题。喉是呼吸道中结构最复杂、通道最狭窄的部分,也是保护呼吸道的关键屏障之一,同时也就决定了喉是最易受损伤的关键部位。为此根据临床和基础研究,提出喉烧伤的概念。喉梗阻是吸入性损伤中可致死的主要临床紧急症状。而喉梗阻实际上是喉烧伤的严重后果。为此,该研究对热源性吸入性损伤进行了连续纤维喉镜观察。在对其中18例的纤维喉镜观察中发现,依据呼吸道解剖范围而制定的吸入性损伤的严重程度分类并不能反映喉局部烧伤的严重程度,在镜下根据易导致喉梗阻的危险部位的变化,对喉烧伤进行了分析,将喉烧伤进行了分型,在国内外首先提出自己的标准,指导临床,明确吸入性损伤中喉烧伤程度的诊断及预后,对大量喉烧伤患者选择适宜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确定气管切开时机,预防喉梗阻的发生,减低了吸入性损伤早期死亡率。喉烧伤研究开展后已逐步引起国内烧伤界重视,并被北京大学医学部编入长学制医学专业外科学教科书,并且在各种鉴定分类定级中经常引用喉烧伤的诊断标准。喉烧伤的分型及监测标准可较好的解决呼吸道通气障碍中喉梗阻的威胁,因而为吸入性损伤治疗所急需,同时由于各烧伤单位均逐步配备纤维喉镜或(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方法易于达到,而使该研究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