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山西医科大学
2017(学位年度)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鼻息肉组织内的炎性细胞的浸润特点,分析以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为主的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特点,及 IL-17、IL-8在其组织中的表达,从而为鼻息肉的临床分类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我科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鼻息肉组织,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根据病理特点,经HE染色观察后,采用Wenzel SE等[1]以炎性细胞的百分比例>正常对照组的均数+2倍的标准差定义为该炎性细胞为主型的,区分出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鼻息肉,并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鼻息肉作比较,各收集40例,收集鼻中隔偏曲需要行矫正术的患者部分下鼻甲粘膜20例。常规检查鼻息肉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通过鼻息肉患者的术前鼻窦CT、模拟视觉量表(VAS)及鼻内镜下观察的临床数据,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查IL-17和IL-8在组织中的。
结果:本实验中性粒细胞>4%(1.25%+2×1.37%=3.96)定义为中性粒细胞型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大于8%(4.4%+2×1.7%=7.9%)定义为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鼻息肉组患者与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患者相比较,在性别、年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显著差别(p>0.05);NEUNP与 ENP患者流粘脓涕程度分别为6.35±1.20和5.69±1.31(p<0.05),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两组患者的VAS整体主观症状、鼻内镜下鼻息肉病变程度均无显著差别(p>0.05);NEUNP患者和EOSNP患者的鼻窦CT影像学整体得分分别为9.59±3.35和14.43±3.81(p<0.05),上颌窦评分分别为3.14±1.21和2.05±1.02(p<0.05),均有显著的差异,即NEUNP患者的整体病变较轻,但上颌窦病变较严重。IL-17、IL-8在NEUNP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在EOSNP、正常下鼻甲粘膜中的表达(p<0.05)。
结论:性粒细胞型鼻息肉患者的分泌物为粘脓性分泌物,其主观症状的评分明显高于嗜酸性粒细胞鼻型的鼻息肉患者;中性粒细型鼻息肉患者上颌窦的病变程度同样明显高于嗜酸性粒细胞鼻息肉患者,整体上鼻窦的病变程度相对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较轻。IL-17、IL-8在中性粒细型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和正常对照组,提示IL-17、IL-8趋化中性粒细胞作用于鼻息肉,对中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鼻息肉,有明显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为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认识。